2007/05-06南京大學中文系鞏本棟教授演講
演講資訊
日期 | 時間 | 題目 | 地點 | 簡報 | 線上視訊 |
96/05/30 | 13:30 | 東亞視野下的宋代文學史料研究 | 中文系會議室 | 下載 | |
96/06/11 | 19:00 | “且把金針度與人”---略談中國古典詩詞的閱讀和理解 | 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演講廳 | 下載 |
講者介紹
演講新聞稿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所邀請大陸南京大學中文系鞏本棟教授來台研究講學,分別於96年5月30日及6月11日在本校中文系會議室及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演講廳舉辦二場人文講座。
鞏教授從2001年12月迄今,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其研究專長為中國文學史背景研究、北宋黨爭與文學研究、唱和詩詞研究等。目前鞏教授應高研院之邀擔任本校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之駐點訪問學者,增進與校內師生之交流互動。 鞏教授的第一場講座講題為「東亞視野下的宋代文學史料研究」,暢談鞏本棟教授本身對宋代史學考證的內容及心得。雖然宋代絕大多數的史料依然保存在大陸及台灣地區,但不可否認的,韓國、日本、及東南亞也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宋代文學研究史料。漢魏以後,中國本土漢集開始大量輸入朝鮮半島、日本、還有周邊其他國家,至今有些許史料在中國已經失傳了,卻在東亞還有殘本及刻本。現存於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中有關宋代文學的史料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如:(一) 宋集、宋人的其他撰述;(二)上述撰述的朝鮮本、和刻本;(三)域外士人所編撰宋集的注本、選本;(四)詩話、文集、史傳、筆記等文獻中的有關宋代文學研究的材料,都有值得我們關注和用做參考的地方。東亞國家保存了許多宋代文獻,所以我們應該用更寬廣的視野,來進行、探討宋代文學史料研究。另外鞏教授認為,同樣是漢語言文字研究,由朝鮮及日本詩人所創作的漢學文學作品的著作也應該納入研究宋代文學的範圍之內。 在演講的過程中,在場的專家學者與鞏教授問答精采,有如高手交鋒,在場師生皆覺得獲益良多,令人意猶未盡。 第二場講座講題為「且把”金針”度與人」--略談中國古典詩詞的閱讀與理解,鞏教授的演講功力深厚,內容深入淺出,讓在場聽眾輕易理解中國古典文學。首先鞏教授以「點石成金」的成語背景故事—金子總有一天會用完,但若掌握了點石成金的方法,金子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帶出今天的第一個主題:掌握了古代詩人寫作時的的環境、時代背景、和心態,即能欣賞和理解古代的詩詞作品。鞏教授用了李商隱詩《錦瑟》為例子,許多古代名家因對此詩的解讀不同而時有爭議,至今仍無正確解釋,正是因為大家都不了解李商隱當時具體的心境及時代背景。另鞏教授舉了陶淵明《桃花源詩》為例,指陶淵明自作了一首《桃花源遊記》解釋作此詩時的心境,為《桃花源詩》作了最佳的註腳,使後人能更真切的了解此詩。此講座的第二個主題為:要理解作品,就要能把握古人在詩詞創作中所慣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如比興、寄託、渲染、對比等。古人寫詩作詞題材主題大致相同,但讓詩表現出不同風格的即是詩人創作的技巧及藝術。鞏教授舉了漢樂府《上邪》、敦煌曲子詞【菩薩蠻】、《詩經》《楚辭》等詩詞來講解詩人寄託的創作手法。鞏教授提出的第三個主題:要理解作品,就要用自己的精力、生活體驗和想像去體會、去補充和豐富詩中的情理、境界。王維詩《始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直」跟「圓」,要體驗過才能了解這兩個字的意境。《送刑桂州》「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的「白」和「青」乍看之下或許沒道理,但細細品味後卻能體會這兩個字的恰當。由了解到「同情」一首詩,所需的就是「想像與體會」。鞏教授一再強調,讀詩是「感」字當頭,而非「理」字當頭,且大量閱讀古典詩詞即較易理解體會詩人當時的背景及心境,進而培養個人的感悟及判斷能力,養成審美的眼睛,知音的耳朵,及感知美的心靈。 古人作詩作詞常不輕易把方法透露或傳授別人,今鞏教授把閱讀及理解古詩的技巧大方的跟大家分享,果是「把金針度與人」,以生動的語氣及家喻戶曉的詩詞為舉例,帶領大家進入古典詩詞的殿堂。 演講後,許多同學仍圍繞著鞏教授繼續討論,直至九時許方結束。在久雨初歇的夜晚,為校園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氛圍。 |
活動照片
備註
此場講座為公開演講,歡迎各界自由參加!惟因場地座位有限,事先報名者可預留座位。敬請 填寫報名表email至ntuihs@ntu edu tw,林小姐收,主旨請註明:人文講座報名。聯絡人:林慧宜小姐Tel: 02-33663750,Fax:02-33663751。
聯絡電話:(02)3366-3750林慧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