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數位人文研究整合平臺+ -- 二O一五‧夏
數位人文研究整合平臺+
計畫主持人:項潔*
【平臺 簡介】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與網際網路普及,數位資源的建置與應用已成為知識再現與傳播的重要形式。國際間許多學術組織不僅積極投入發展各具特色的數位資源,推動數位資源應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及教學中,更將數位人文研究(Digital Humanities)列為學術發展之重點項目之一。
所謂的數位人文研究即是利用資訊科技,協助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在大量且紛雜之數位資源中,重新分析建構資料間之可能意義關聯與脈絡,進而從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議題。換言之,數位人文研究不僅能夠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效率與品質,更可透過資訊科技技術的協助,拓展人文研究的視野。
本計畫之目的為協助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打造一個資源整合的數位人文研究環境,並探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力與能見度的擴散,促進研究人才向下扎根與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本計畫訂定四大目標如下:
♢一、建構人文社會科學數位知識中心:
持續推動本校數位資源之累積與永續經營外,更將積極與校外單位進行數位化合作及技術交流,期藉此增進臺灣研究數位資源之深度及廣度,並使本校成為臺灣研究資料中心。
♢二、建立符合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影響力之量化指標及質化學術傳播模式:
為探究人文學科研究的影響力與能見度的擴散,特別規劃以高研院項下計畫為研究分析對象,並期以「資訊傳播觀點探究學術研究影響力」及「探究數位媒介在臺灣人文學科研究的影響力與能見度的角色」二項研究方法,建立符合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影響力之量化指標及質化學術傳播模式。
♢三、培育跨領域與數位人文研究人才:
本計畫將每年透過舉辦工作坊、專題研討會及國際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活動,及推動訪問學人計畫及研究生獎助計畫,培育新世代之跨領域與數位人文研究人才。
♢四、開拓國際交流合作關係:
為學習數位人文研究相關之最新知識技術,推廣本校數位人文研究成果,本計畫將每年定期參與國外具有指標性的學術研討會,以及國際數位人文研究專業社群及其所屬機構成員所舉辦之相關會議與各類委員會,並積極與國際知名數位人文研究機構互動交流。
【平臺執行近況】
1.專題演講
(1)項潔教授於2015年1月9日應長榮大學「數位人文研發學群」邀請,發表專題演講:〈一個資訊人的數位人文經驗?〉。
(2)項潔教授於1月14日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邀請,發表專題演講:〈資訊科技與人文研究 – 從臺灣資料談起?〉。
(3)項潔教授於3月6日應邀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舉辦的「數位人文系列」活動,發表專題演講:〈資訊科技與人文研究:從臺灣資料談起〉。
項潔教授於4月2至3日應日本東京東亞出版人協會邀請,在「第18屆東亞出版人會議」發表專題演講:〈拆解與重組:工具書的電子化〉。
(4)項潔教授應德國柏林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邀請發表專題演講
項潔教授於2015年4月27-28日應德國柏林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Science邀請,在「地方志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From text to data, data to tools”。
(5)項潔教授於5月27至28日應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邀請,在「海峽兩岸檔案數位化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臺灣議政史料數位典藏:臺灣省議會與地方議會〉。
(6) 項潔教授於5月29日應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邀請,發表專題演講:〈資訊科技與人文研究–從臺灣資料談起〉。
(7) 項潔教授於6月8日應政治大學邀請,發表專題演講:〈數位人文視野下的知識分類-兩部官修類書的比較分析〉。
+ 本平臺係本院執行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研究整合平臺。
*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