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東亞法院與法律繼受研究計畫 二O一五‧冬
【計畫近況】
東亞法院與法律繼受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葉俊榮*
東亞法院之間如何互動與相互影響,對於東亞民主理念與法治主義的發展,具有學理上的重要意義。本計畫希望結合多位不同法學領域的學者,以法院功能的演變與發展為經,以法律的繼受與發展為緯,以法院的功能為核心,共同探討東亞的司法實踐與理論發展,並進一步掌握臺灣法院與法文化在東亞的網絡定位。
本計畫的範疇除了臺灣以外,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包括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等,涵蓋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繼受背景、政治社會結構、發展型態的國家,在議題內涵上則以法院與法律的社會承擔、民間信賴、正義實現效能,以及國際化為重點。
【分項計畫】
◊東亞憲法法院角色的演變與社會對話
本研究延伸東亞憲政主義的討論,探討憲法法院所反映的歷史及社會脈絡,包括過去歷史遺留、社會現實以及社會需求等。
◊東亞經濟法的繼受與發展:以經濟法制發展為核心
本研究從法院的組織與程序、法院的經濟管制功能與法院的國際化等面向對東亞的經濟法制發展進行探討。
◊東亞法院的民事紛爭解決:東亞民事程序法制的繼受與變革
本研究以東亞民事程序法制之繼受、變革及發展為主軸,分別探討民事程序制度之四大領域,涵蓋民事訴訟程序、法院對於裁判外紛爭處理程序之支持與監督、家事事件程序及債務清理程序(以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為中心)。
◊東亞法院的治理功能:從發展型國家到管制型國家
東亞國家已遠離「發展型國家」的脈絡,但以經濟為主軸的發展方向並未改變,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國家發展經濟的壓力不減反增。本研究將在此背景下探討東亞各國法院的治理功能,包括東亞法院初步展露的管制型國家特色是否為真、東亞法院的表現與其他管制型國家是否有所不同等。
◊東亞民法的理論繼受與法院實踐
本研究希望探尋東亞各國對於歐陸民法的理論繼受在法院的實踐過程,甚至東亞各國彼此間民法理論之繼受與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去時間化的意義變遷」。特別著重在觀察東亞各國繼受之民法理論與固有法制間的異同,以及東亞法院如何進行融合與續造,承擔法律的社會規制責任,進而發展出屬於該國本土特色的繼受成果,藉以探求東亞區域民法的差異及整合或統合的可能性。
【計畫執行近況】
總計畫(主持人:葉俊榮)
本計畫之執行近況可至本計畫部落http://eacourt.blog.ntu.edu.tw。以及東亞法院論壇Forum on East Asian Courts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acourt查詢,內有提供歷次活動訊息、紀要及相片集錦。
(1)Berkeley教授Laurent Mayali-比較法專題講座暨東亞法院論壇
時間:10/20(二)10:10 a.m.-12:00 p.m.
主題:What is Comparative Law?
演講者:Laurent Mayali教授
主持人:詹森林教授暨臺大法律學院院長
地點:臺灣大學霖澤館七樓第一會議室
Mayali教授在演講中提出司法的概念,與我們如何理解民主、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價值等面向息息相關。Mayali教授認為,從19世紀到21世紀,歷經重大的觀念變革。19世紀正是 “Rule of Law” 此一概念的發揚時期,而此時法律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相當單純。現代社會則是由多元的利益群體組成,法律面對的問題轉而變成如何整合社會的多元性。Mayali教授認為,現今對於民主的理解,必須更著重立基於正義的概念之上,確立法之威信與權利保障。因此民主的概念須放在司法的角度下檢視,同時司法權的行使也應重視其本身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Mayali教授並談論到現今法院或司法權所面臨的挑戰與期待。一個國家的司法正義可以用以下這些標準衡量:具備能力且高道德的、獨立性與中立性,同時也需要足夠的資源與人力,並反映其服務社群的組成。法院透過對於法律的解釋,賦予其當代應有的意涵,維持法治的正當性基礎,並盡可能的確保社會成員遵守規範。接著Mayali教授談論到司法信賴的問題。形成司法的公共信賴主要有若干要素:能力(competence),中立(impartiality),勤奮(diligence),透明(transparency),以及廉正(integrity)等等。而這部分也會探討到關於法官選任的問題,牽涉到司法的究責性(accountability)與獨立性(independence),此二者概念上並不必然的產生衝突,甚至可以產生匯流。而Mayali教授特別提到司法獨立性的要求,透過諸如選任程序、任期、薪資等方式保障順此脈絡,Mayali教授認為,觀察司法的面向可從19世紀著重在法院的應然層面到現今探討法院的實然運作,藉由對於上述要素的掌握,最終讓司法可以在民主脈絡下,達成符合公共信賴的結果。
(2)新書出版: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Courts: Taiwan and Korea in Comparison
Editors: Jiunn-rong Ye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ublish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V&R unipress
內容:The global expansion of judicial powers makes no exception to Asia. Most noticeable is the judicial expansion in tandem with unprecedented political and legal reforms that have occurred in the two Asian new democracies – Taiwan and South Korea. Having shared a great deal of similarities in colonial leg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ompetition, both Taiwan and South Korea became good examples of fast-growing economies with successful democratic transi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ransition, Courts in Taiwan and Korea are expected to independently resolve disputes, to place checks and balances on political powers, and to safeguard people’s rights and freedoms. This book looks into court’s function in constitutional, regulatory, civil, commercial, and criminal matters by making Taiwan and Korea in comparison.
台灣與韓國在經濟、社會與政治的發展,有若干相似之處,例如殖民背景、經濟的崛起、民主化的時間點、面對過去威權統治的轉型正義等議題,而使得台灣與韓國成為社會科學領域比較研究的重鎮。因此本書邀集臺灣與韓國的各領域學者專家,撰文討論憲法、民法、經濟法、行政法與刑法議題,透過台韓兩國的法律制度與法院判決,分析法院在不同領域所展現的角色與功能,並以此貫串台灣與韓國法院發展的主軸,包括現代化、民主化、經濟發展、法院與法律繼受等,以深入思考法院於不同社會中所展現的樣貌。本書由德國V&R unipress出版社及臺大出版中心出版共同出版。
(3)預告出版:
《變遷中的東亞法院:從指標性判決看東亞法院的角色與功能》即將出版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主 編:葉俊榮(臺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
作 者:
葉俊榮(臺大法律學院講座教授)
沈冠伶(臺大法律學院教授)
張文貞(臺大法律學院教授)
吳從周(臺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李立如(中原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許恆達(政治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謝煜偉(臺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郭書琴(成功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黃詩淳(臺大法律學院副教授)
內 容: 東亞各國隨著經濟、政治的轉型,法院的功能與角色亦有所轉變。而法院的形貌、角色、功能與實際運作一直以來皆為各界所關注的對象,亦是法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為深入探討法院的角色與功能,邀集各界專家學者以指標性判決做為經緯觀察法院的實際運作,切入面向並涵蓋憲法法院、刑事法院、民事法院、家事法院、行政法院等五大部分。
+ 本計畫係本校執行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校內拔尖研究計畫之一。
*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