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東亞民主研究計畫 二O一六‧夏
【計畫近況】
♢東亞民主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胡佛、朱雲漢
本計畫為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05年創立時四大核心研究計畫之一,由國內績優研究團隊結合東亞十三個國家與地區的研究團隊以及國際頂尖學者組成,針對東亞地區威權政體轉型與民主化的機制與過程,進行長期性追蹤研究,累積具豐富理論意義且系統化的實證資料,與其他地區民主轉型進行比較研究,並推動全球民主化研究理論的演進。
本計畫以「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為骨幹,協同東亞各國團隊發展有效解釋本地區政治價值變遷,政治正當性來源、政體轉型經驗的理論架構,並定期針對東亞各國公民的政治價值、政治支持、政體表現與治理品質評價,及政治參與進行同步調查。本計畫為「全球民主動態調查」(Global Barometer Surveys)的核心成員,承擔相當比例的全球營運總部功能,全面開展全球範圍的民主化比較研究,並與相關重要國際組織進行長期性合作。
分項計畫: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區域調查計畫
本計畫承擔「亞洲民主動態調查」區域總部的功能,負責東亞十三個國家與南亞五個國家調查的整合。對亞洲的民主轉型、鞏固與運作的經驗進行系統性研究,研究架構同時納入比較政治理論的四個典範:「現代化∕後現代化理論」、「新制度論」、「政治文化理論」,以及「理性選擇理論」。第四波調查並將深入探討「東亞例外」的理論爭論,並分析傳統文化、國家機構治理能力、經濟社會現代化,以及國際環境等因素對東亞政體轉型的影響。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臺灣地區調查計畫
本計畫配合東亞區域調查計畫的共同研究架構,並針對臺灣、香港、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等華人社會比較研究架構,以及臺灣特殊歷史情境與政治發展軌跡進行規劃。臺灣調查配合東亞區域調查的時程,定於2013年執行。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大陸地區調查計畫
本研究是全球唯一長期追蹤大陸地區公民價值變遷與政體評價的調查計畫。在理論發展及研究設計部分,除了配合東亞區域計畫的共同研究架構外,並將針對兩岸三地的比較研究架構,以及中國大陸特殊的政治發展經驗進行規劃。大陸調查配合東亞區域調查的時程,定於2013年起執行。
♢全球民主動態調查計畫
本研究整合全世界五個大型區域調查計畫,成為一個涵蓋超過七十個國家的全球性民主化調查研究組織。在此架構下,開展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總署、「國際民主與選舉支援機構」及其他重要國際組織的長期合作關係,定期收集與建構全球範圍的民主發展與治理品質指標,並合作發表權威性的調查研究報告。
♢政治體制、族群關係與政體評價
本研究結合亞洲民主動態調查的跨國資料,以及晚近有關族群關係的理論議題,並於全球民主動態調查的合作平臺上,深入而系統性地探究不同族群團體與制度設計間的關係。
♢自由貿易、政治體制與治安品質
本研究結合亞洲民主動態調查的跨國資料以及晚近有自由貿易與治理品質關係的理論議題,發展完整的測量指標,並對照各國實質的貿易數量和主要進出口產業,發展出自由貿易對於民主政治影響的基礎性資料庫,並以此延伸為分析自由貿易協定和治理品質的先驅性跨國比較研究。
【計畫近況】
總計畫(主持人:朱雲漢)
一、研究計畫執行近況
1. 第四波民主動態調查研究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承襲東亞民主動態調查,已經完成第四波共11個國家的調查研究,包括臺灣、新加坡、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緬甸、中國大陸、蒙古及印尼,而香港、日本及南韓也預計於今年中結束調查。目前正在進行資料整理及整併工作,臺灣調查部分,相關資料已於去年底公開釋出,對資料有興趣之學術先進皆可至我們計畫網站申請,網址為http://www.asianbarometer.org/data/data-release,其餘13個國家之調查資料也預計於今年6月陸續釋出。
2. 調查資料申請概況
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3,031位來自全球各地學者向本計畫申請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資料,詳細內容如下表所示。
排名 申請者國家 / 區域 申請次數 百分比
1 美國 1056 34.8
2 中國大陸 401 13.2
3 臺灣 353 11.6
4 南韓 212 7
5 英國 183 6
6 德國 107 3.5
7 香港 103 3.4
8 日本 80 2.6
9 澳洲 51 1.7
10 亞洲其他國家 53 1.7
11 加拿大 60 2
12 荷蘭 50 1.6
13 新加坡 44 1.5
14 法國 31 1
15 義大利 29 1
16 歐洲其他國家 22 0.7
17 丹麥 19 0.6
18 瑞士 16 0.5
19 美洲其他國家 13 0.4
20 瑞典 19 0.6
21 西班牙 22 0.7
22 智利 12 0.4
23 馬來西亞 11 0.4
24 挪威 10 0.3
25 菲律賓 9 0.3
26 墨西哥 8 0.3
27 奧地利 9 0.3
28 比利時 8 0.3
29 哥倫比亞 7 0.2
30 澳門 6 0.2
31 泰國 6 0.2
32 巴西 3 0.1
33 芬蘭 2 0.1
34 俄羅斯 2 0.1
35 柬埔寨 2 0.1
36 大洋洲國家 2 0.1
37 南非 2 0.1
38 印尼 1 0.1
39 越南 1 0.1
40 其他國家 6 0.2
Total 3,031 100
二、近期重要學術交流合作
1.中央研究院政治所
合作辦理中國大陸、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地區的民主化調查案及各項學術研討會。
2. 國際觀選團來訪
今年1月15日國際知名政治學者以及NGO成員來訪東亞民主研究中心,除了介紹本中心調查研究成果外,也對當前臺灣總統與立委選舉及選後情勢進行意見交流。學者名單如下:
Tun-jen Cheng, Professor,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Thomas Gold, Professor,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Shelley Rigger, Professor, East Asian Politics, Davidson College in Davidson.
Larry Diamond, Senior Fellow, FSI and Hoover Institu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Jean-Pierre Cabest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acques deLise, Professor,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School.
Joseph Wong, Professor, 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urence Whitehead, Official Fellow, Nuffield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
Dmitri Trenin, Director, Carnegie Moscow Center.
Brantly Womack,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Virginia.
John Fuh-sheng Hsieh,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Rei Shiratori, President, the Institute for Political Studies in Japan.
3. 臺大北大日活動
國立臺灣大學於民國105年3月22-24日舉辦「臺大北京大學日」活動,除邀請到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外,來自大陸北京大學校政府管理學院等多個院系的知名學者均來訪,進行系列的交流活動,其中3月23日由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兼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教授,率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徐湘林教授,以及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田凱副教授,來訪東亞民主研究中心,拜會本中心計畫主持人朱雲漢教授,並與中心主任黃旻華以及團隊學者陳明通教授、張佑宗教授、俞振華教授等等座談,進行學術交流並尋求雙方合作的機會。
4. 復旦大學率團訪問東亞民主研究中心
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教授率領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遠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蘇長和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劉建軍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主任陳明明教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鵬教授及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教授拜會臺大政治系與東亞民主研究中心,與徐斯勤主任、明居正教授、張亞中教授、張佑宗教授、黃旻華副教授等人進行學術交流。
5. 裴敏欣教授來臺演講
臺大東亞民主研究中心及社科院副院長張佑宗教授,敬邀裴敏欣教授(Minxin Pei,Ph.D., Professor of Government and George R. Roberts Fellow and Director of the Keck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Strategic Studies)於105年4月14日,下午15:00~17:00,假臺大社科院419會議室舉辦主題演講:A Transition Foretold: Drivers and Scenario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in China by 2030。
6. 上海交大參訪團
東亞民主研究中心黃旻華主任,敬邀上海交通大學藝術研究院葛岩教授、徐劍教授、韓瑞霞研究員、宋黎博士、印闖博士及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秦裕林教授訪臺,除拜會本中心與臺大政治系外,也於6月6日下午15:00假東亞民主研究中心會議室,進行「文本挖掘在媒體形象研究中的理論與應用」研討工作坊,在認知心理學理論框架下,採用電腦文本挖掘的技術,在媒體中提取中國國家,地區形象。藉由通過工作坊,圓桌討論等形式,與相關學者將介紹各自的研究,特別是不同方法和技術的具體應用,以期獲得學術上的相互啟發和砥礪,共同進步,加強學術交流與經驗分享並探討今後學術合作的可能。
7. 林澤民教授演講
臺大東亞民主研究中心敬邀林澤民教授(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於105年6月17日下午15:00,假本中心會議室舉辦主題演講:看電影學統計:P值的陷阱,現今美國學界正吹起一股探討P值作為假設檢定效用的論題,對於量化研究以P值檢定結果作為研究結論依據提出警告。此趨勢對於量化研究所產生的衝擊不容小覷。本演講與座談將探討此趨勢在美國的發展,其論述依據,以及因應之道。
另外,本中心研究團隊成員近期也於重要國際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及出版專書論文,包括:
1. Bridget Welsh, Kai-Ping Huang, Yun-han Chu. 2016. Clashing Attitudes toward Democracy. Journal of Democracy 27(2): 132-140.
2. Andrew J. Nathan. 2016. The Puzzle of the Chinese Middle Class. Journal of Democracy 27(2): 5-19.
3. Min-Hua Huang, Lei Xuchuan, and Taehee Whang. 2016. The Internet, Social Capital, and Civic Engagement in Asia.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forthcoming.
4. Yun-han Chu, Larry Diamond and Kharis Templeman. 2016. Taiwan's Democracy Challenged: The Chen Shui-bian Years.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Press.
5. Chu, Yun-han, Min-Hua Huang, and Yu-Tzung Chang. 2016. Polarized Politics and Support for Democracy. In Yun-han Chu, Larry Diamond, and Kharis Templeman (Eds.) Taiwan's Democracy Challenged: The Chen Shui-bian Years. Boulder, CO: Lynn Rienner, forthcoming. (peer-reviewed).
6. Huang, Min-Hua, Yun-han Chu, and Cao Yongrong. 2016. Chapter 11: Political Generations and Democratic Attitudes in China. In David Denemark, Robert Mattes, and Richard Niemi (Eds.) Growing Up Democratic: Generational Change in Post-Authoritarian Societies, Boulder, CO: Lynn Rienner, forthcoming. (peer-reviewed).
7. Huang, Min-Hua. 2016. Chapter 7: Polarized Politics, Government Legitimacy and Democratic Legitimacy in Taiwan. In Melissa Williams, Joseph Chan, and Doh Shin (Eds.)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East Asia: Bridging Normative and Empi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orthcoming. (peer-review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