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東亞儒學研究計畫 二O一六‧夏
【計畫近況】
◇東亞儒學研究計畫
計畫總主持人:黃俊傑
本計畫延續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儒家經典與儒家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
本計畫首要之研究目標在於建構本校成為國際及漢語學術界「東亞儒學」研究之重鎮,並致力於在二十一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儒學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使本校成為「東亞儒學」研究之重鎮。
分項計畫:
♢東亞儒學史中孔子形像與解釋之變遷及其思想史的涵義
孔子形象之建構與變遷,係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變遷之溫度計,既顯示東亞各國歷史之轉捩點,又體顯東亞各國儒家「道統」與「治統」之不可分割性、互為緊張性及其不穩定之平衡性。本研究以「孔子形象」之變遷作為研究主軸,可以深入分析東亞各國思想之升沉與世運之興衰。
♢李退溪與東亞儒學
本研究擬以五年為期,研究韓國大儒李退溪(名滉)的儒學思想及其思想與東亞儒學的關係,除探討李退溪對朱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對陽明學的批判,並探討退溪學在東亞儒學史的意義和地位
♢東亞儒學視域中韓國朱子學與陽明學之交涉
本研究主要探討東亞儒學中的變化氣質說。先以宋明理學為核心,探討伊川、朱子、陽明、蕺山等人變化氣質說的內涵,後以日、韓儒學為中心,探討中江藤樹、山崎闇齋、李退溪、鄭齊斗等人在變化氣質說上的特殊之處。最後則分析東亞儒學中有關身體論與工夫論的幾種主要類型,並探討東亞儒學之身體論與工夫論的內涵。
♢東亞儒學視域中朝鮮儒者丁若鏞與越南儒者黎貴惇的經世學思想
本研究擬由探究朝鮮儒者丁若鏞與越南儒者黎貴惇的經世學思想,企圖呈顯東亞儒學的同質性與地域的異質性,一方面也想藉由這樣的討論,探究儒學在面對西學時,如何產生具有現代性的思考,而可有其有別於西方現代性的發展。
♢近代日本新學問的形成與傳統儒學思想的轉化
本研究探討阪谷朗廬、中村敬宇、岡倉天心、津田左右吉、和辻哲郎等五位跨越德川幕末及明治時代的知識人之思想體系,以及他們對傳統儒學思想價值的認知,論述東西文化融和的重要性。
【計畫執行近況】
總計畫(主持人:黃俊傑)
1.學術研討會與交流訪問。
(1)黃俊傑院長於12月17日接洽香港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教授來訪,洽談臺港學術交流事宜。。
(2)黃俊傑院長於2月19日在日本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以視訊對UBIAS Intercontinental Academia Nagoya Workshop發表演講,講題為:“Notion of ‘Ti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21st Century”。
(3)黃俊傑院長於3月24日至26日前往參加CCPC comparative and Contiunental Philosophy Circle年會發表演講,講題:“Core Conceptions of the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Philosophy”
(4)黃俊傑院長於5月13日參加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與文化素養學術教育研討會發表演講,講題:〈東亞儒家教育哲學及其21 世紀的新啟示〉。
(5)黃俊傑院長於5月26日至5月27日參訪韓國外國語大學,至外國語大學交流訪問,並發表演講,講題:〈歷史視野中的臺灣:存在意義與未來展望〉。
(6)黃俊傑院長於6月17日參加跨界與築橋研討會。
2.演講
(1)黃俊傑院長於3月16日在中原大學全人博雅講壇發表演講, 講題:〈21世紀生命教育學習的四個關鍵字〉。
(2) 黃俊傑院長於4月11日在東吳大學廣達講座發表演講,講題:〈東亞儒家教育哲學及其21世紀的新啟示〉。
(3) 黃俊傑院長於4月29日應邀至大葉大學「整合型通識教育課程」專家焦點座談會接受訪談,講題:〈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新課題及其教學方法〉。
(4) 黃俊傑院長5月7日於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表演講,講題:〈21世紀藥師如何提升人文精神素養〉。
3.專書
(1) 黃俊傑教授著:《대만의 현대화-역사문화적 회고와 전망(台灣的現代化—歷史文化的回顧及展望)》。
譯者:강준영(康峻榮), 장영희(張榮熙), 안성수(安城秀)
出版年: 2016年 5月 20日
出版地: 韓國首爾市東大門區韓國外國語大學
出版社: 韓國外國語大學知識出版院
子計畫二:李退溪與東亞儒學(主持人:陳昭瑛)
1.學術會議:
(1)1月9-10日出席天府新論主辦的「兩岸新儒家會講」,並發表〈新儒家、新民主、新科學〉一文。
(2)3月26-27日期出席武漢大學主辦的「當代新儒家與當代中國和世界」學術會議,並發表〈徐復觀對儒家政治思想的當代省思〉一文。
(3)5月7-8日出席日本關西大學主辦的「第八屆東亞交涉學會」年會,並發表〈民族主義、審議民主與兩性平權:儒家與西方思想的對話〉一文。
2.演講
(1)6月1日於臺北市立大學由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的特色人文講座發表演講,講題為〈儒學在臺灣〉
子計畫三:東亞儒學視域中韓國朱子學與陽明學之交涉(主持人:李明輝)
1.期刊及專書論文
(1)發表論文〈李春生論儒家與基督教〉。收入洪子偉編︰《存在交涉:日治時代的臺灣哲學》(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頁43-61。
(2)發表論文〈牟宗三誤解了康德的「道德情感」概念嗎???與方旭東教授商榷〉。刊於《現代哲學》(廣州),2016年第2期,頁29-35。
(3)發表論文〈康德論德行義務〉。刊於《歐美研究》第46卷第2期(2016年6月),頁211-241。
2.出席會議
(1)1月9-10日赴成都出席《天府新論》雜誌社主辦之「兩岸新儒家會講」。
子計畫四:東亞儒學視域中的身體與工夫:以變化氣質說為線索(主持人:林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