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東亞華人自我的心理學研究計畫 二O一六‧夏
【計畫近況】
東亞華人自我的心理學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黃光國
總計畫
本計畫係針對西方心理學研究之偏頗而發,規劃以東亞華人的「自我」為研究焦點,以「關係主義」作為預設,建構一系列的理論,取代西方「怪異的」心理學理論,來解決本土社會的問題。本計畫將以東亞華人的「自我」之研究作為基礎,一面推展華人本土心理的理論建構及實徵研究工作,一面擴大對國際本土心理學社群的影響?,希望能為非西方國家的本土心理學開闢出一片新的研究領域。
平臺執行近況
總計畫(主持人:黃光國)
(1) 計畫主持人黃光國於5月12日至16日前往「一帶一路」的起點:西安,參加「文明對話,長安論壇」,主講〈文化中國與中華文化復興運動〉。(2) 5月20日至22日繼續前往杭州浙江大學參加「文化中國2016年度論壇」,主講:〈中國與西方哲學的會通〉。
(3) 計畫主持人黃光國於5月30日至6月1日至山東省曲阜師範大學參加「第十屆中、美宗教及文化心理學研討會」作主題演講,題目為:〈五常模式與修養心理學〉(Model of Five Virtues and Psychology of Self-cultivation),研討會結束後,對心理學師生演講,題目為:〈克服心理學本土化的五大難題:建構含攝文化的心理學理論〉。
子計畫執行近況
子計畫二(主持人:葉光輝)
1.學術活動
(1)4/22至24日受廈門大學邀請擔任「兩岸社會建設研討會」主題演講者。
(2)5月15日參加輔仁大學「全人教育研討會」發表論文。
(3)5月26至29日參加2016APS年會,發表論文。
(4)6月6日至玄奘大學演講,談個人的學思歷程。
子計畫三(主持人:鄭伯壎)
本子計畫已邁入最後一年,目前問卷的施測與分析皆已完成,正在進行結案報告之撰寫,並正在著手規劃接續計畫之執行細節。
子計畫主持人於4月16日受邀參與2016臺灣臨床心理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名為「從組織心理觀點看職場心理健康」的大會專題演講。本次演講由組織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組織結構與心理健康之關連,不但回顧了臺灣職場健康的發展歷史,也對於現今臺灣職場健康的發展有所著墨,並提點了未來學術界與實務界發展的方向與可能,引發熱烈的迴響。
這段期間子計畫主持人將「華人領導之道」一書定稿,並交付審查委員審查,獲得許多好評。本書共包含九個章節:(1)領導綜述、(2)華人文化與領導、(3)家長式領導、(4)差序式領導、(5)威權領導、(6)仁慈領導、(7)德性領導、(8)謙遜領導、(9)神聖領導。各章節皆以一個典型的企業領導人作為案例,以個案描述的方式介紹各領導理論之意涵及其帶來的效果。有別於過往許多科研書籍艱澀難懂,本書以科普作為基本定位,透過案例與理論並重的視角,選取臺灣頗具知名度的企業家進行分析,期能為臺灣領導學的科普之路另闢新徑。
此外,每年都會舉辦的組織行為研究工作坊今年已進入第九年了。目前工作坊的籌備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報名相當踴躍。本次工作坊邀請到臺灣飛利浦品質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進行實務分享,並廣邀國內外專精於各式方法的專家進行授課,如此安排不但能夠增進後進學子對於分析方法的掌握,也能夠增進其實務見聞,對於日後生涯發展助益良多。
子計畫四(主持人:王秀槐)
一、論文發表
(1).學其所愛,選其所適: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實施後高中課程與大學考招聯動之芻議。大考中心選才電子報,2016,6月號。
(2). 「用心」且「放心」:家長如何協助孩子適性發展,展翅飛翔。2016年5年25日刊載於未來Family網頁:http://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3863。
二、國際研討會
(1).4月25-27赴北京參加「華人應用心理研討會」發表論文
Wang, H. H. (2016, April 25-27). Multiple approaches to learning with satisfaction: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multiple learning approaches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8th Annu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Applied Psychology in Beijing, China.
三、推廣交流
(1). 3月底赴大陸,與浙江、杭州、溫州地區高校教師交流。
(2).臺灣大學通識講座:4月6日〈大一生涯規劃:邁向目的之路〉、
4月13日〈大一生涯規劃:夢想拼貼〉。
(3).4月13日文官學院授課 : 〈學習行為觀察〉。
(4).4月底赴大陸,與北京地區高校教師交流。
(5).5月1日至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開:適性教育理監事會議。
(6).5月底赴大陸哈爾濱,與當地高校教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