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東亞法院與法律繼受研究計畫 二O一六‧夏
【計畫近況】
東亞法院與法律繼受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葉俊榮*
東亞法院之間如何互動與相互影響,對於東亞民主理念與法治主義的發展,具有學理上的重要意義。本計畫希望結合多位不同法學領域的學者,以法院功能的演變與發展為經,以法律的繼受與發展為緯,以法院的功能為核心,共同探討東亞的司法實踐與理論發展,並進一步掌握臺灣法院與法文化在東亞的網絡定位。
本計畫的範疇除了臺灣以外,包括韓國、日本、中國(包括香港)、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等,涵蓋具有代表性的法律繼受背景、政治社會結構、發展型態的國家,在議題內涵上則以法院與法律的社會承擔、民間信賴、正義實現效能,以及國際化為重點。
【分項計畫】
◊東亞憲法法院角色的演變與社會對話
本研究延伸東亞憲政主義的討論,探討憲法法院所反映的歷史及社會脈絡,包括過去歷史遺留、社會現實以及社會需求等。
◊東亞經濟法的繼受與發展:以經濟法制發展為核心
本研究從法院的組織與程序、法院的經濟管制功能與法院的國際化等面向對東亞的經濟法制發展進行探討。
◊東亞法院的民事紛爭解決:東亞民事程序法制的繼受與變革
本研究以東亞民事程序法制之繼受、變革及發展為主軸,分別探討民事程序制度之四大領域,涵蓋民事訴訟程序、法院對於裁判外紛爭處理程序之支持與監督、家事事件程序及債務清理程序(以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為中心)。
◊東亞法院的治理功能:從發展型國家到管制型國家
東亞國家已遠離「發展型國家」的脈絡,但以經濟為主軸的發展方向並未改變,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國家發展經濟的壓力不減反增。本研究將在此背景下探討東亞各國法院的治理功能,包括東亞法院初步展露的管制型國家特色是否為真、東亞法院的表現與其他管制型國家是否有所不同等。
◊東亞民法的理論繼受與法院實踐
本研究希望探尋東亞各國對於歐陸民法的理論繼受在法院的實踐過程,甚至東亞各國彼此間民法理論之繼受與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去時間化的意義變遷」。特別著重在觀察東亞各國繼受之民法理論與固有法制間的異同,以及東亞法院如何進行融合與續造,承擔法律的社會規制責任,進而發展出屬於該國本土特色的繼受成果,藉以探求東亞區域民法的差異及整合或統合的可能性。
【計畫執行近況】
總計畫(主持人:葉俊榮)
本計畫之執行近況可至本計畫部落http://eacourt.blog.ntu.edu.tw。以及東亞法院論壇Forum on East Asian Courts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eacourt查詢,內有提供歷次活動訊息、紀要及相片集錦。
東亞法院論壇(24):司法「決策化」:行政法院的功能演變
主講人:張文貞 教授(臺大法律學院)
主持人:葉俊榮 教授(臺大法律學院)
與談人:詹順貴 律師(元貞聯合法律事務所)
時間:2016年5月5日(週四)12:30-14:00
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實習法庭
本演講為東亞法院與法律計畫中子計畫「東亞法院的治理功能:從發展型國家到管制型國家」的成果呈現。張文貞教授本次的演講主題在於東亞法院的行政治理功能,至於脈絡觀察上則選擇較為相近的臺灣與南韓,此二者都經歷相當明顯的民主轉型過程。張教授進而從兩種軸線的演變過程進行觀察。從功能的分析軸線來看,傳統法院的圖像被預設為中立並機械性的適用法律,並在程序面上被認為是屬於消極且被動的。但實際觀察國家自威權到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法院的功能也產生了轉變,從威權下受到控制而強化統治權的作用,到進入民主轉型後必須不斷回應市民社會與全球化下國際的需求。轉變中的行政法院因而帶來了四種取向的功能:1. 程序取向;2. 實體取向;3. 公民社會取向;4. 全球化取向。即便臺灣似乎已經歷經了民主轉型的過程,張教授仍指出,轉型前發展國家的脈絡並沒有隨之消失。也正因如此,需要行政法院需要能力的提升,以回應目前法制不完備的延續與擴大。
東亞法院論壇(25):司法之協力性:民事法院在裁判程序之機能演變
主講人:沈冠伶教授(臺大法律學院)
主持人:張文貞教授(臺大法律學院)
與談人:吳俊達律師(尚詰法律事務所)
時間:2016年5月19日(週四)12:30-14:30
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實習法庭
本演講為東亞法院與法律計畫中子計畫「東亞法院的民事紛爭解決:東亞民事程序法制的繼受與變革」的成果呈現,計畫主持人沈冠伶教授對民事法院在裁判上的特性提出了「協力性」的見解歸結,觀察到民事法院從傳統上法院消極被動的角色逐漸轉變為積極的以「紛爭一次解決」為導向之計畫管理者,透過闡明、爭點整理、審理計畫、多數請求之容許來促進紛爭一次解決;同時也觀察到了訴外紛爭處理(法院調解)的比例增加,透過爭點的簡化協議的促成和監督,達成程序定式之解放及協力於促成當事人自主性解決紛爭的功能。法院的協力性也顯示出東亞國家的法院在發展過程中,因應社會需求所展現出來的特性,有別於傳統消極而被動的法院想像。
2. 新書出版
總計畫主持人葉俊榮教授出版新書The Constitution of Taiwan: A Contextual Analysis
The Constitution of Taiwan: A Contextual Analysis (Constitutional Systems of the World)
Author: Jiunn-rong Yeh
Series: Constitutional Systems of the World
Publisher: Hart Publishing (May 12, 2016)
Taiwan is a tale of miracle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economic miracle in the 1970s-1980s; the democratic miracle that brought about a silent revolution from a notorious authoritarian regime to a full democracy in Asia; and the constitutional miracle in which political reform was achieved through constitutional means. Indeed, Taiwan's transition to democracy was made possible by incremental constitutional revisions, courts responsive to changing dynamics, and a civil society engaged in the project of co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These changes ushered in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f a transitional and transnational constitutionalism. This book explains the drivers and context of these co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s: democratization, indige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se transformed an externally-imposed constitution into an internally-embraced and vibrant one. The changes analyzed include institutional shifts: from a cabinet system to a semi-presidential one * from three parliaments to one * from manipulated central-local relations to a functional federalism * from a Constitutional Court that merely rubber stamped to one that is responsive and supports dialogue. More importantly, the book details how a short list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burgeoning rights-based discourse engaged by civil society.
中文簡介:
臺灣是20世紀的奇蹟:包括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經濟奇蹟、從一個威權體制寧靜革命成完全的民主體制的亞洲民主奇蹟,以及一個透過憲政途徑達成政治重組的憲政奇蹟。雖然臺灣通往民主體制的過程是透過逐步的憲法修改所達成的,但法院也不斷回應著這種改變的動態,以及市民社會的參與也促成了憲政轉型的成果,而這些行動促成了前所未見的憲政發展。本書解釋了憲政轉型的驅力和脈絡:民主化、在地化與全球化,讓外來的體制能夠被接受融入並充滿行動力。而在其中政府的體制也有許多改變:從內閣制到半總統制、從三個國會到一個、從嚴格的中央地方關係到功能取向的聯邦主義、從一個橡皮圖章到反應靈敏且促成對話的大法官。更重要的是,本書詳細描寫憲法的人權清單是如何被市民社會轉化成一個蓬勃發展中且以權利為基礎的論述。本書由英國牛津Hart出版社出版,為世界憲法叢書(Constitutional Systems of the World)中的其中一本。
+ 本計畫係本校執行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校內拔尖研究計畫之一。
*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講座教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