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ome navigate_next Publications navigate_next Newsletters navigate_next navigate_next navigate_next 【計畫近況】東亞儒學研究計畫 二O一五‧秋

【計畫近況】東亞儒學研究計畫 二O一五‧秋

【計畫近況】

◇東亞儒學研究計畫

計畫總主持人:黃俊傑

本計畫延續1998年以來各階段的研究,以東亞為研究之視野,以儒家經典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為研究之脈絡,聚焦東亞各地文化之互動,並在上述脈絡中探討儒家經典與儒家價值理念之變遷及其展望。

本計畫首要之研究目標在於建構本校成為國際及漢語學術界「東亞儒學」研究之重鎮,並致力於在二十一世紀文明對話新時代中,深入發掘東亞文化的核心價值,在東亞儒學研究上推陳出新,開創新局,使本校成為「東亞儒學」研究之重鎮。

分項計畫

東亞儒學史中孔子形像與解釋之變遷及其思想史的涵義

孔子形象之建構與變遷,係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變遷之溫度計,既顯示東亞各國歷史之轉捩點,又體顯東亞各國儒家「道統」與「治統」之不可分割性、互為緊張性及其不穩定之平衡性。本研究以「孔子形象」之變遷作為研究主軸,可以深入分析東亞各國思想之升沉與世運之興衰。

李退溪與東亞儒學

本研究擬以五年為期,研究韓國大儒李退溪(名滉)的儒學思想及其思想與東亞儒學的關係,除探討李退溪對朱子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對陽明學的批判,並探討退溪學在東亞儒學史的意義和地位

東亞儒學視域中韓國朱子學與陽明學之交涉

本研究主要探討東亞儒學中的變化氣質說。先以宋明理學為核心,探討伊川、朱子、陽明、蕺山等人變化氣質說的內涵,後以日、韓儒學為中心,探討中江藤樹、山崎闇齋、李退溪、鄭齊斗等人在變化氣質說上的特殊之處。最後則分析東亞儒學中有關身體論與工夫論的幾種主要類型,並探討東亞儒學之身體論與工夫論的內涵。

東亞儒學視域中朝鮮儒者丁若鏞與越南儒者黎貴惇的經世學思想

本研究擬由探究朝鮮儒者丁若鏞與越南儒者黎貴惇的經世學思想,企圖呈顯東亞儒學的同質性與地域的異質性,一方面也想藉由這樣的討論,探究儒學在面對西學時,如何產生具有現代性的思考,而可有其有別於西方現代性的發展。

近代日本新學問的形成與傳統儒學思想的轉化

本研究探討阪谷朗廬、中村敬宇、岡倉天心、津田左右吉、和辻哲郎等五位跨越德川幕末及明治時代的知識人之思想體系,以及他們對傳統儒學思想價值的認知,論述東西文化融和的重要性。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