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近況】數位人文整合平臺 二O一五‧冬
【計畫近況】
數位人文研究整合平臺+
計畫主持人:項潔*
【平臺 簡介】
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與網際網路普及,數位資源的建置與應用已成為知識再現與傳播的重要形式。國際間許多學術組織不僅積極投入發展各具特色的數位資源,推動數位資源應用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及教學中,更將數位人文研究(Digital Humanities)列為學術發展之重點項目之一。
所謂的數位人文研究即是利用資訊科技,協助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在大量且紛雜之數位資源中,重新分析建構資料間之可能意義關聯與脈絡,進而從中發掘出新的研究方向與研究議題。換言之,數位人文研究不僅能夠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效率與品質,更可透過資訊科技技術的協助,拓展人文研究的視野。
本計畫之目的為協助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打造一個資源整合的數位人文研究環境,並探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力與能見度的擴散,促進研究人才向下扎根與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本計畫訂定四大目標如下:
♢一、建構人文社會科學數位知識中心:
持續推動本校數位資源之累積與永續經營外,更將積極與校外單位進行數位化合作及技術交流,期藉此增進臺灣研究數位資源之深度及廣度,並使本校成為臺灣研究資料中心。
♢二、建立符合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影響力之量化指標及質化學術傳播模式:
為探究人文學科研究的影響力與能見度的擴散,特別規劃以高研院項下計畫為研究分析對象,並期以「資訊傳播觀點探究學術研究影響力」及「探究數位媒介在臺灣人文學科研究的影響力與能見度的角色」二項研究方法,建立符合人文社會學科的學術影響力之量化指標及質化學術傳播模式。
♢三、培育跨領域與數位人文研究人才:
本計畫將每年透過舉辦工作坊、專題研討會及國際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活動,及推動訪問學人計畫及研究生獎助計畫,培育新世代之跨領域與數位人文研究人才。
♢四、開拓國際交流合作關係:
為學習數位人文研究相關之最新知識技術,推廣本校數位人文研究成果,本計畫將每年定期參與國外具有指標性的學術研討會,以及國際數位人文研究專業社群及其所屬機構成員所舉辦之相關會議與各類委員會,並積極與國際知名數位人文研究機構互動交流。
【平臺執行近況】
1.學術活動
(1)項潔教授9月27日至9月29日應邀出席於澳門大學舉行的PNC 2015的年會(會議主題:Taking Data into the Public Domain),擔任「Digital Humanities Session」主持人。
(2)項潔教授於1月14日應10月13日至10月15日應德國漢堡大學(Universität Hamburg)邀請,與德國漢堡大學文學系Jan C. Meister教授洽談合作「multilingual textual annotation tools」及規劃申請雙邊計畫及joint workshop。
(3)項潔教授於10月26日應中研院史語所邀請,發表專題演講:〈全文檢索夠了嗎?談歷史文獻的數位系統〉。
(4)項潔教授於4月2至3日應日本東京東亞出版人協會邀請,在「第18屆東亞出版人會議」發表專題演講:〈拆解與重組:工具書的電子化〉。
(4)項潔教授11月7日至11月8日應韓國亞洲大學(Ajou University, Korea)邀請,於「2015 The 2nd International DH Symposium」(會議主題:Digital Humanitie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發表專題演講:“Digital Humanities in Taiwan”。
(5)項潔教授於11月19日至11月20日應國家圖書館邀請,於「全球視野下的漢學新藍海國際研討會」中擔任評論人。
(6)項潔教授於11月30日至12月2日於國立臺灣大學主辦2015第六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會議主題:Focusing on East Asia),計有超過300名來自歐洲、美洲及亞洲等各國專家學者與會。
(7)項潔教授於12月9日至12月12日應山東曲阜師範大學邀請,於「第一屆國際經學學術研討會」發表專題演講:〈數位時代的類書–從《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談起〉。
(8)項潔教授於12月14日應國立清華大學邀請,於「大數據時代的人類學:挑戰與機會工作坊」發表專題演講:〈古契書中的脈絡挖掘〉。
+ 本平臺係本院執行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研究整合平臺。
*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