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最新消息 navigate_next 【高峰論壇系列九】3. 協商與內在抵抗:中日戰爭時期中國現代派與歐洲戰爭文學
最新消息
2022/11/03

【高峰論壇系列九】3. 協商與內在抵抗:中日戰爭時期中國現代派與歐洲戰爭文學

【高峰論壇系列九】「在死神的陰影下:戰爭的文化省思」第三場

 

講題協商與內在抵抗:中日戰爭時期中國現代派與歐洲戰爭文學

英文講題:Negotiation and Inner Resistance: The Modernist School and European War Literature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講者:鄺可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主持人: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時間:1129() 15: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2樓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e1A6gkfXgZz9ubp39

 

 

講者簡介

鄺可怡,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法國文學及比較文學系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曾任法國巴黎人文科學研究院訪問教授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訪問學者。著有Du Langage au silence: L’évolution de la critique littéraire au XXème siècle、《黑暗的明燈: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互為東西: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跨文化對話》;編校《戰火下的詩情: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現正進行香港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RGC General Research Fund)資助之「中日戰爭時期中國現代派對歐洲戰爭文學的跨文化閱讀(1937-1945)」研究計劃。

 

講座摘要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不論是國際左翼文藝、蘇聯國防文學的「迻譯」,還是中國國內抗戰文藝的「外譯」,均被知識份子視為建構中國抗戰文藝的重要策略。中國左翼作家以外,三十年代的中國現代派「作家-譯者-編輯」羣同樣因應戰事而大量翻譯及評介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內戰、波蘇戰爭、西班牙內戰以及蘇聯的衛國戰爭等不同戰爭背景的歐洲戰爭文學,其中更廣泛包括人文主義、和平主義、社會主義、左翼國際主義、反法西斯主義、共產主義以至「同路人」作家等各種意識形態的戰爭書寫。是次講座將從跨越歐亞戰爭語境的角度,討論「南來文人」之中同是中國現代派的代表作家葉靈鳳,如何利用香港在英國殖民政府政治審查之下還未完全受制的「協商區域」,藉著翻譯歐洲戰爭文學發展「內在抵抗」的策略。又以葉靈鳳在香港淪陷以前翻譯法國左翼作家巴比塞(Henri Barbusse)的《火線:一個步兵班的日記》及蘇聯共產主義作家巴甫連科(Pyotr Pavlenko)的《紅翼東飛》為研究案例,探討譯者如何重新詮釋兩部作品以回應當下的中日戰事,並讓中國抗戰文藝呈現復雜多元、眾聲喧嘩的格局。

 

----------------------------------------------------------------------------------------------------------------------------------------------

【高峰論壇系列九】「在死神的陰影下:戰爭的文化省思」總覽

 

第一場

主題:戰爭是以大眾福祉為名的罪行——從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談起

講者:熊宗慧(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主持人:李欣穎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執行長

時間114() 15: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外文系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A3zoyyqpk99vuUvy5

第二場

主題:英雄主義的謊言─反戰電影新視野

講者:林文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主持人: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時間11月21日(一) 14:3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校史館外文系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5s2jC7wLbJnpWBvW8

第三場

主題協商與內在抵抗:中日戰爭時期中國現代派與歐洲戰爭文學

講者:鄺可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

主持人: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時間:1129() 15: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2樓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e1A6gkfXgZz9ubp39

第四場

主題諸神的黃昏: 聖戰與西方文明

講者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主持人: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時間:12月6日(二) 15: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2樓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2BbrLuxd7efgR3C26

第五場

主題島嶼的和戰迷思:兩種地緣政治學之爭

講者楊儒賓(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主持人:劉正忠(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

時間:12月13日(二)15:00-17:0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會議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VGekETMV4vr5stuJ9

 

 

 

 

 

 

 

 

 

 

 

 

 

 

 

 

 

 

 

 

 

 

 

 

 

 

 

 

 

 

 

 

 

 

 

 

 

 

 

 

 

 

 

 

 

 

 

 

 

 

 

 

 

論壇前言

托瑪斯.曼以中篇小說《威尼斯之死》預言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而葉慈則以〈二度降臨〉一詩預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為什麼文學家有如此精準的預知能力?不外是善於審時度勢,嗅人所不得嗅、感人所不能感而已。在這次俄烏戰爭硝煙的迷霧中,是否也有人不幸預見了未來?也就是說,這場戰爭是否會演變成更大規模的、乃至全球性的衝突? 

 

然而每一次戰爭都有神聖的理由讓人受到誘惑。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初雅典的年輕人紛紛請纓,因為他們對戰爭有一種奇特的嚮往。一戰時也不乏年輕人因懷抱理想而奔赴戰場。眼前的俄烏戰爭一望即知與過去的戰爭似曾相似,充滿了讓人熱血沸騰、關於公理與正義的口號:出征是為文明聲討野蠻,是為受害者排除加害者。

 

但追根究柢,歷來戰爭莫不出於天無二日的認知。天下之大卻不能同時容納兩個霸主,原因並不是因為野蠻與文明的不相容,而是資源獨佔的企圖。唯有霸主才能制訂規則,決定資源分配的方式。從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至今,顯然邏輯始終如一。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觀察,這種獨佔資源的企圖,源自人類育嬰方式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發展出的掌控企圖以及此企圖之不可能,造成了在人格根本處的不安全感,而這個不安全感又進一步強化掌控的欲望,如此惡性循環導致了人類對衝突樂此不疲。於是資源愈多者,反而愈怕資源被搶走。

 

另一方面,人性固然提供了戰爭或集體衝突的根苗,但文化亦能推波助瀾。回顧近代主要的戰爭,不論是殖民擴張或內部衝突,主要都來自歐洲(及美洲)此猶太基督教(Judeo-Christian)傳統的領域。這是否與其傳統中聖戰或教化野蠻的文化衝動有關?而最近兩次大戰,更是始於日耳曼裔諸國(法德英及美),這是否又有另一重文化的脈絡?比如卡繆對於「北方思想」的質疑? 

 

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曾說過這句相當平實的話:「戰爭不是一種優雅的娛樂,而是生命中最惡毒之事。我們必須了解這點,而不要耍弄戰爭」。高研院這次的「在死神的陰影下:戰爭的文化省思」論壇將從文化的角度深入了解戰爭,以期能避免在集體的夢遊中發生失控與不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