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論壇系列十四】The Post-Western Now: Moving Beyond Western-Centrism
日期|2025年5月19日(一)
時間|09:30 – 16:5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三樓 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LgDdYJqffeGHDJ5u7
*本場論壇將以全英文進行
*中午將提供西式自助餐,名額有限
*報名成功者將於 5/15(四)收到出席通知
*如報名後不克出席者,請至遲於活動前 3 日告知
主講人|
Rada Iveković (法國獨立學者)
廖咸浩 Sebastian Hsien-hao Liao (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藤幡正樹 Masaki Fujihata(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媒體藝術家)
許煜 Yuk HUI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哲學教授)
論壇前言|
「後西方」一詞,在近十年左右逐步被廣泛運用。它的出現,並非因應某一單一事件所致,而是西方現代性日益惡化所引發的多重趨勢交匯之結果。新冠疫情、烏俄戰爭以及加薩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等近年的災難,格外照見了西方現代性──這曾長久以來被視為人類文明必然歸宿──深處的幽暗。
自海德格以來,學界對現代性的批判屢見不鮮,惟多半仍侷限於西方內部的自我反思,鮮少引入其他文化的思想資源。若缺乏來自西方中心視野之外、真正異質性的震盪,這類批判將難以意識到其自身的局限性。而這正如許煜(Yuk Hui)所言,當「思維的個體化」尚未真正展開,批判便難以直擊手其根柢。
面對這個日益社群隔離、衝突頻仍的世界,尤其是在川普以其帝國惡霸的作風進一步加劇其不安的情況下,當前我們亟需重新構思一種普世主義──一種能真正容納生物多樣性、思維多樣性與技術多樣性的全球共生之道。而這樣的構想,無疑必須從徹底超越西方中心主義的思考開始。
本次論壇即希望提供一個「思維個體化」場域,藉由調動米尼奧洛(Walter Mignolo)所稱「現代性的外部性」之思想資源,共同探討一種批判性普世主義的可能。
議程|
時間 |
場次 |
主講人 |
9:00-9:30 |
開放報到 |
|
9:30-9:40 |
開幕致詞 |
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
9:40-10:40 |
Paradoxes of the Stance of a Post-Western Now in View of a New Cosmopolitanism |
主持人:黃心雅(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
Rada Iveković(法國獨立學者) |
||
10:40-10:50 休息時間 |
||
10:50-11:50 |
The Need to Re-enchant: Southern Thought and Posthumanism |
主持人:李有成(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廖咸浩(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 |
||
12:00-13:30 中午用膳 (@ 社科院301教室) |
||
13:30-14:30 |
Searching for Post-Western Possibilities in Art |
主持人: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
藤幡正樹 Masaki Fujihata(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媒體藝術家) |
||
14:30-14:50 茶敘 (@ 接待大廳) |
||
14:50-15:50 |
主持人: 待定 |
|
許煜 Yuk HUI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哲學教授) |
||
15:50-16:50 |
圓桌討論 |
全體講者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
合辦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