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介紹
本院簡介
有鑒於人文價值及人類生存在當代所面臨之危機,也為持續追求學術視野的開拓及深化,全球重要高教機構皆深感設置一高等研究之單位之必要,本校遂率先於民國94年10月18日成立華人地區第一個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為人文、社會、科學、科技各不同領域之基礎議題研究,提供校內、國內及國際之全方位跨域交流的平台,以期在重振人文價值的前提上,超越學科在知識生產上的零碎化,促進不同領域的互動與交鋒,追求學術研究的突破與躍進。最終更期待藉此進行人文價值的更新及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整,俾對全球面臨之重大危機,亦能略盡棉薄。
成立目標
本院為了培育高等研究學術環境,並重振人文價值,特設目標如下:
1. 建立跨越學科疆界之學術對話
2. 鼓勵並整合跨領域之基礎研究與尖端探索
3. 組織並支持具原創性與潛力之跨領域研究團隊
4. 增進與國內外著名學術研究機構各個層級的合作
發展方向
後西方:傳統與當代間的人文
過去四百多年來「希臘-希伯來文明」形成的西方現代性,雖然長時間主導了人類文明的走向,但也造成了以「人類世」為終極體現的現代文明之弊病。值此全球性新思潮全面檢討「希臘-希伯來文化」的文化特質、並尋找現代文明病症的解方之時,傳統文化是否反而具有獨特的當代性,可茲從中汲取養分?這部份的探討將從「邊界思考」的角度出發,在傳統文化中發掘出回應現代性積弊及人類世危機的拓荒路徑。
後人文:科學與科技間的人文
當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在物理、生物、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發展,對人文思潮的衝擊不可為不大。而科技在人類生活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也讓我們看到人類在地球上的宰制力以及科技對人類的宰制力皆無限增強中。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有時可提供人文價值的省思與更新,有時則對人文價值造成打擊與傷害,故人文與科學演進及科技發展的對話與斡旋,可做為人類文明隨時做出必要調整的重要觸媒。故本面向的研究將以科學的新發現為核心並關照科技的新演化,尤其是科學科技燭照下的物我關係,以提振及重塑人文價值。
後全球:遷徙與交雜中的人文
在二戰之後的幾十年間,全球互動的方式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動。交通的便捷、經濟的追求及災難的頻仍,促成了全球化的大潮流。這個過程固然提供了各種追夢的捷徑,也造成了日益增加的衝突。不但階級之間對全球化的利弊有巨大的歧異,民族之間也因頻仍而無緩衝的接觸,而產生新的怨懟與仇恨。馴至連西方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也受到嚴重的扭曲。這個面向的研究將從人類在空間上史無前例的大遷徙與大碰撞中,尋找化危機為轉機的契機。